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经济视角
现在位置:首页 > 民族专家文章 > 正文

生态旅游理念对丽江旅游业新发展的启示

更新时间:2016-02-08 20:47:03点击次数:4343次字号:T|T

The new development of Lijiang tourist industry with the eco-tour idea

Hong Yusong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outhwes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Chengdu 610041)

摘要:丽江的旅游业超速发展,造成诸多问题。以生态旅游的理念指导丽江旅游业新的发展,要作好外来旅游资本的生态开发约束制度环境建设,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减轻和分散对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的依赖程度。鼓励更多的社区参与,由主景区游向周边网络游发展,以分流游客的方式把各个景区的游客量控制在合理的生态流量内,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旅游社区居民受益。

关键字:生态旅游;路径;约束制度;分流;社区参与

Abstract: The tourist industry of Lijiang develops so fast that many problems appear. With the idea of the eco-tour guiding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y, Lijiang should construct the restraint system environment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outside travel capital, develop many kinds of travelling products, which lightens and disperses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to Yulong Snow Mountain and ancient city of Lijiang. With Encouraging more communities to participate and developing the tour route from the main scene travel to peripheral network scenic spots, the visitor amount of each scenic spot can be controlled in the rational ecological flow in a manner of shunting visitors. And meanwhile, more travel community residents can benefit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 Eco-tour; Route; Restraint system; Distribution;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一、 生态旅游是发展的基本方向

生态旅游亦被称作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基于研究、欣赏和享受风景以及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和文化特征(历史遗存和现在的特征)等目的到相对没有开发过的或者没有被污染过的自然区域中去旅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旅游开始受到重视,对其研究也进一步拓展。美国生态旅游协会1990年提出的定义为:带有理解文化和环境的自然历史的目的去自然区域旅行,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提供经济机会,使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当地居民。[1]  2002年召开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大会所提出的《魁北克宣言》提出了生态旅游的五个标准,即以自然为依托的产品,影响最小化管理,环境教育,为保护事业做贡献,为当地社会做贡献。[2] 生态旅游是一种小规模的替代性旅游形式,这种形式既能补充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与当地的自然、文化融为一体;[3] 杨桂华等人认为,生态旅游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一是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二是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三是生态旅游必须有社区参与。[4]

以上一些学者和机构的研究表明了生态旅游的本质特性:首先,生态旅游目的地是相对没有被干扰或者没有被污染的自然区域,要尊重当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完整性,因而生态旅游是一种规模较小的、高层次的。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要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贡献,因此,是独具特色的可持续的旅游。

二、 丽江旅游业发展的显著效益

丽江地处滇、川、藏交汇处著名的“大香格里拉”核心区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必经之地。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丽江成为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桂冠于一身的著名旅游胜地。始建于南宋末年的丽江古城,素以“家家流水、户户垂杨”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自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以后,丽江迎来了整个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紧密结合,是当前丽江旅游的最大特色,也是丽江旅游的魅力所在。多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抓特色、抓品牌、抓保护的理念为指导,将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目前,丽江已成功打造了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丽江雪山音乐节、木府、玉水寨、东巴谷等旅游文化品牌。旅游业已经成为丽江的支柱产业,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丽江也因此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旅游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旅游城市”之一、“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等殊荣,并已成为云南旅游业的著名品牌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丽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下两表为丽江近10年来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情况表(根据历年丽江统计年鉴得出)

三、丽江旅游业发展的隐忧

但在丽江旅游业取得辉煌的表象下面,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回顾丽江旅游业十余年的发展,走的基本上是资本运营的路子。如引进深圳能量事业公司改制丽江市歌舞团而成的丽水金沙,云南昆明鼎业公司开发束河古镇以及玉龙雪山景区与张艺谋合作的印象丽江等。资本的运作讲求经济回报,一般都集中在雪山景区与古城周边。由于过度注重了纳西族三朵神为化身的玉龙雪山以及古城纳西族文化的开发,其结果是每年几百万的游客白天上玉龙雪山景区,晚上逛丽江古城。这种状况,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首先,游客过于集中于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导致景区生态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超负荷接待游客。一个风景地,如果突破经过合理计算的生态环境容量,就会产生巨大的环境压力,进而会造成生态环境失衡,生态失衡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类自身的生态基础。

下表为近年来游客游览玉龙雪山人数情况(根据历年丽江年鉴得出,其中2010年由于玉龙雪山索道技改停运,数据暂缺。)

玉龙雪山景区索道的修建,游客的不断持续增加,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每天登上玉龙雪上冰川公园的人数达到了6356人次/天,对景区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目前玉龙雪山原有的19条冰川仅剩15条,总面积也由原来的 11.61平方公里减至8.5平方公里。随着冰川的大面积萎缩,也影响到了整个丽江坝子的生态环境。1995年玉龙雪山甘海子区域的地下水位为65米,而到2009年,地下水位为106米。严重影响了丽江坝区的供水状况。而对比古城的开发,为了接待更多的游客,大量外来商人入住古城开办客栈,在仅3.8平方公里的古城,有营业执照的就有800余家,而无照经营的也有200家左右,计有1,000家。若按每家20个标间算,则有20,000个标间,一年中平均入住率为50%,则每天有20,000游客拥挤在这小小的古城里。

其次,以古城市区为核心的旅游不均衡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丽江旅游的品质和档次,损害了其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同时也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影响其发展后劲。

不均衡发展模式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战略之一,其好处是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发挥规模效益,以取得更好的回报。但这种战略只能是在初期应用,在取得一定的效益后,应该转向均衡发展,以利于持续的发展后劲的培育。

下表为游客与古城市区人口的对比情况(根据历年丽江统计年鉴得出)

从中看出,游客与古城市区人口数之比从30倍增加到接近60倍,且这一趋势还在上升。游客的持续大规模增加催动古城商业化的过度发展,据古城管理局的统计,仅有6,000多住户的3.8平方公里的古城,商铺就有近1,200户。而在古城水车人口至四方街的西河两边,已发展成为灯红酒绿的酒吧一条街。由于这种过密的商业化,在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派官员考察,是否该给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亮黄牌警告。

同时由于集中开发古城及所在市区,造成了一种资源使用上的挤出效应。有限的资源被用在市区,用来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城市,相应对周边乡镇和农村地区投入不足。在发展中,城区居民获益较大,周边居民则难以有很多机会参与其中。

下表即为丽江市的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根据历年丽江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可以看出,城乡收入比2006最高,20072008年维持在5.6倍左右,2009后由于乡村收入有所增加而使得收入比有所下降。丽江以市区为重点的,优先发展旅游业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虽然使得城区居民获得较多的收益,但挤出了可以用于发展广大乡镇及农村的资源,在发展初期这种战略是可行的,但长期下去,如果不转向全面发展战略,将会不利于其发展后劲的培育,而仅仅依靠市区脆弱的旅游业也将是危险的。

第三、外地商人的大量涌入古城,造成空巢现象严重;同时,与外来的投资商人和导游相比,本地居民并没有获得相当的利益回报。古城的过度开发,造成大量本地居民迁出,成为制约丽江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古城派出所2006年底的数据显示,户口仍在古城的原居民有18545人,而实有原居民人数只有9900人,仅占古城原居民的一半 [5]。在2009年社会科学专家话丽江的调研中,古城有9万多人口,其中外来登记的暂住人口(很多是长期居住)则达到了8万多 [6]。

大量古城原居民迁出,一方面是由于商业活动的过度喧嚣,让原本生活在小桥流水旁的原居民难以适应。另一方面,是古城原居民被丰厚的租金所吸引,自愿被“置换”。随着这一文化的主体的被“置换”,造成了古城文化的“断裂”。而外来投资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随意篡改本地原生态文化,使得丽江本土文化失真而变得庸俗。与之相对的是,本地原居民不能很好的参与旅游商业活动,难以分享合理的利益回报,会破坏他们维护当地生态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使得旅游所凭借的文化内涵逐渐失真而难以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四、 生态旅游理论对丽江旅游业新发展的启示

纵观十来年的丽江旅游业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依托外来大资本,以量取胜;二是政府过多涉入。在丽江最有特色的三个景区:老君山、泸沽湖和玉龙雪山景区,政府都组建了管理委员会,以门票经济为主。一些小的景点,也基本上是由政府承包给外来企业。而在无法直接收取门票的丽江古城,也在收取80/每人次的古城维护费。这种经营局面,把本地居民排除在旅游业的商业活动中,旅游收益的大部分被政府和外来的旅游企业所攫取。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总裁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于2007年到丽江考察时指出[7]:在旅游的带动下,丽江经济得到了很好发展。古城依然保持着百年前的风貌,各种建筑物修复得很好,让人感觉到在历史画卷中行走。但丽江目前的旅游属于大众观光型,涌入游客多,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较大,不利于丽江的可持续发展。他建议丽江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旅游业,这与丽江当前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国际精品旅游城市的目标相吻合。通过发展高端旅游业减少游客涌入量,从而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来促进状态环境的保护和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针对目前丽江的贫困人口依然较多,应该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从上述对丽江旅游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活动过于集中雪山与古城,造成了对雪山与古城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同时,开发的体制僵化使得当地人未能很好的参与并分享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过于集中导致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经济利益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断裂,使得丽江的旅游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旅游业是一项脆弱的产业,同时,也是竞争激烈的产业,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必须实现旅游业的重大转型: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型、从政府控制到政府引导的转型、从外来商人经营到本地居民广泛参与的转型、从建设景点到没有景点却处处都是景点的诗意栖居的休闲度假城市的转型。而撬动这些转型,以生态旅游的一些理念指导丽江旅游业的新发展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

首先、根据生态旅游的LAC理论(即生态环境容量理论),要求生态旅游强调容量,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虽然在实际上很难做到,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比较成熟的玉龙雪山景区,但还是可以采取一些价格和服务上的措施合理限制登雪山冰川公园的人数,并分流游客到景区的其他景点,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以达到效益不减而生态破坏较小。其次,生态旅游强调分散的社区参与,而不是集中,强调一种均衡发展。丽江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境内有2个民族县,18个民族乡,共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71.5704万人,占总人口的59.38%。境内自然与人文风光丰富,合理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缓解雪山和古城的压力,达到保护雪山和古城的目的。第三,生态旅游强调当地居民获得利益。社区居民如果能直接参与,可以使他们直接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取利益,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丽江平衡发展。同时,以当地居民取得经济利益回报来提高其对自然和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主动激发其保护的意识,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生态旅游的理念用来指导实际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以制度、财政税收和一些相关政策等办法以控制适度规模为原则;以多社区的广泛参与来达到适度分流、均衡发展为办法;以鼓励当地居民直接参与获取收益为目的,从而增加发展的后劲,提高对环境保护的主动意识。

五、 生态旅游理念指导下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丽江是一个相对偏僻和封闭的地区,正是由于这种地理上的封闭因素,使得原始生态环境保存的较为完好,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同时,这种生态环境又是比较脆弱和敏感的,很容易遭到破坏。丽江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有着悠久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民族文化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因此,无论从自然还是从人文来看,丽江的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生态旅游的理念注重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鼓励支持原住民参与开发,以经济利益的回报促进自然人文环境的改善与提高。

() 加强对外来旅游资本的生态开发的约束制度环境建设。吸引外资是一个地区获得快速发展的便利方法。但吸引外来资本通常要做出很多方面的让步,以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间。外来旅游资本也是如此,对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生态必将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必须要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则必须在一定的制度建设上,以及相关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的指导上,采取多种措施,以自然和人文生态的可持续范围为标准,加强对外来旅游资本的引导和合理控制。同时,也要采取积极措施扶植、培育本地旅游资本,减少对外来资本的依赖程度,并引导本地旅游资本除追求利润并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的多元化目标。

()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减轻和分散对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的依赖程度。受规模效益的作用,大多数的旅游产品都集中在雪山与古城。产品较为单一和脆弱。在后期的开发中,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积极开发丽江的水域和人文景观,以减少对山与城的依赖。

丽江的黑龙潭和古城之水是丽江旅游的一大特色,另外,有特色的水域景观有丽江的后花园—拉市海、文笔峰下的文笔海、高原珍珠—文海、以及盛产螺旋藻的永胜程海等。通过开发整合丽江水域资源,形成丽江特色的系列水域景观。同时,大力开发纳西族风情以外的傈僳族、藏族、白族、彝族等民族风情,使丽江成为真正的滇川藏多民族风情旅游胜地。

() 鼓励更多的社区参与,由主景区游向周边网络游发展,以达到分流游客,控制生态流量,促进更多的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开发。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获得更多的福利,以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目的为导引,发挥好社区的组织协调功能,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开发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提供许多分散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网络体系,可以分流游客,减少对主要旅游景区的生态压力。另一方面,村民通过开展社区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的经济上的转型,认识到周围生态环境的价值,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积极性。

丽江拉市海边的美泉自然村和白沙乡的玉湖行政村就是这样两个典型的例子。美泉原来主要依靠拉市海的渔业收入,2006年村委会主导成立了美泉生态旅游合作社,开展以骑马、观看拉市海栖居的候鸟为主的旅游接待活动。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转型,减少了对日趋紧张的拉市海生态资源的破坏,同时,也使村民认识到周边环境的经济价值。玉湖村也是如此,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乏,农业发展不足,长年依靠附近森林的木头经济,造成森林资源的极大破坏。2004年起,成立了玉湖生态旅游合作社,通过整合全村的资源和人力,开展骑马、徒步观光等旅游形式,在带动全村经济、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六、 小结

总之,丽江在十余年的旅游业发展中,增强了当地的经济实力,提高了知名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在旅游业激烈竞争的新的环境下,丽江的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重新定位,二次继续创业的问题。今后的旅游业发展,应该在生态旅游的理念指导下,走一条兼顾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社区居民的参与,分流游客,适度规模,并不断丰富其民族文化内涵之路,是丽江旅游业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Wight D.EcotourismEthics or Ecocell[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3. 131(3)3-7

[2] David A. Fennell 著,张凌云 译. 生态旅游[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4

[3] 张广瑞.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1).

[4] 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1-12

[5] 纳麒,李世碧.丽江之路[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52

[6]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组编.云南:社会科学专家话丽江[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05

[7] 刘德祥.坚持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丽江日报,2007-3-19

作者民族专家(邮箱:3168556019@qq.com),来源天雨流芳网(www.tylfw.com)

(编辑:rui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