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随想杂谈
现在位置:首页 > 民族专家文章 > 正文

安徽教育学院学生生涯回忆之一 ----激情的青涩年代

更新时间:2016-02-14 20:22:05点击次数:4568次字号:T|T

年过不惑,积累了很多回忆,难以忘怀的,是走出家乡,在安徽教育学院学习的日子。而这段日子里,其中最深刻的,便是进入安徽教育学院学习的前两周所爆发的罢课事件。

作为1993年毕业的芜湖南陵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由于中师期间,主管中师教育的省领导决定中师不开英语课,三年学习毕业后,结果是来自芜湖三县各乡镇的最优秀的同学们像被折断了腾飞的翅膀,缺了英语学习,没有实力去参加高考,大多只得回到家乡当小学教师。

那一年,我只有18岁,懵懵懂懂中开始了乡村小学教师的教学生涯,封闭的家乡小镇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未来的路似乎都被固化在一条每天周而复始的去乡村学校的毛路上。而这种情况,一下持续了7年之久。。。。。。

所幸,时光没有完全虚度,7年中,前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年转变成一个身体强健的壮实小伙。接下来了5年,以初中英语的基础开始自学英语,终于拿到了自考英语专科的文凭。

而有了这壮实的身体和英语专科文凭,终于有了走出去的机会。世纪之初的2000年,考取了位于省城合肥的安徽教育学院,进行了英语本科阶段的学习。那一年,我25岁,终于可以睁大眼睛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2000年的9月,来到了合肥,刚进入教院,多少有些失望,学校把我们这一级的学生安排到了位于市区西边的大蜀山的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习。由于远离市区,一方面,很多来自下面各县的同学失去了在市区做家教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很多同学来教育学院,就立志报考研究生,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学习,失去了很多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影响到报考研究生。

兼着生活上的不方便,农经学院的食堂不太令人满意等很多原因,一些怨恨情绪在同学们中积累,高涨,而一份省教育厅要求减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20%的学费的文件恰好在同学们手中传播开,使得这种情绪达到一个高潮,开学的那一两周,刚刚开始互相熟悉起来的同学们议论最多的就是这些事情。

我所在的宿舍也是如此,6位同学都是义愤填膺。一天上午,在同学们上完课后,中午聊天时,又开始聊到这个话题,想着要发动同学们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我一边静静的听着,一边在开始思考,是否写一封致领导的公开信,有理有据的提出同学们的要求,结果,几分钟的时间,构思已成为腹稿,上了趟卫生间回来,就和同学们说起我的想法,并立马开始写作,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写好,但写的太急,字太潦草,然后另外一个同学开始重新抄写好并做了一些小的修改。在下午的外语系的公共课前,由帮我抄写修改的那位曾经竞聘过播音员的同学在全体200多名同学面前朗读了我的这份致校领导的一封信。

当时的背景下因事而作,现在看起来,这封信写的有点青涩,应用了很多对比与排比,但还是很有一些厚度和气势,以至于后来另外一个班的同学当时以为文稿出自于一个中文系的同学手笔,现在想来还是多少有一些自豪感。这封信与其给领导看,其实还是激起同学们的共鸣,加上三分诗七分读的缘故,那位曾经竞聘过播音员的同学果然不负众望,读的铿锵有力,激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朗读过程中,同学们的掌声不断,朗读后,就开始征集同学们的签名,准备上交到学校领导。

外语系的这一举动,又爆发了各系的自发的行动,回想起来,依稀在目,心潮澎湃。接下来的几天,有同学在学校内贴出各种大字报,内容主要是针对学校没有减免来自农村中小学工作的同学们的学费等,甚至有贴出了还我血汗钱等的大字报,以至于后来外语系领导召开全系大会的时候很委屈的说:难道我们是地主老财吗?

愤懑的情绪转发为各种自发的行动,各种自发的行动又最终转化为全校新生自发而默契的一天罢课行动。在那一天的罢课中,又有一些同学打电话联系了江淮晨报的记者来采访,记得那一天,在宿舍外,一个年轻的,带着眼镜的记者,被同学们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个个很气愤,记者不停的记录着,在随后的几天,安徽教育学院学生罢课事件就被全文通稿登出。很是可惜,后来听说来采访的江淮晨报记者受到了内部处分。

随后事情的处理也是比较顺利的,校领导紧急磋商,召开了各系全体新生大会,承诺提供各种学习条件,接见要提交公开信的几位同学,做了安抚工作,并承诺减免20%的学费,后来也兑现了。同学们也很理性,在争取到属于自己的权利后,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中。

回忆起这一过程中,没有组织者,没有领导者,有的只是同学们挥斥方遒的激情,有的只是同学们青涩年代的风发意气,在这些激情的引导下,爆发出强劲的力量。在随后的那两年中,身边的同学在紧张忙碌中度过,记得第二年回到校本部后,有一个通宵教室,是准备给考研究生的同学准备的,很多同学在那里熬过多少漫漫长夜,并于教育学院两年毕业后直接攻读了研究生。如今,同学们天各一方,在网络上还是可以查得到一些同学的骄人成就,让人感慨于欣慰。

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有些记忆渐渐模糊了,但当时的那份感觉还依然存在,那就是激情,一种青年潮的涌动。

谨以此数言,但愿作为以后的鞭笞,经常回味那份感觉,让年轻的心永存!



附:致校领导的一封信原稿

致校领导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领导们:

我们是2000届外语系新生,作为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多年的成年人,作为想能继续学点真本领的成人学员。经过我们深思熟虑,特向校领导们提出我们的想法。

报考省教院,我们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学校位于市区,紧靠英语之角,学校老师水平高,设备齐全。因此,我们重新拿起了书本,埋头苦干,撒下了那么多的汗水,经过了那么多日日夜夜的挑灯夜战,终于拿到了那梦寐以求的入门通知书,终于用汗水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继续上进的机会,于是我们就试想着未来两年的情形:

坐在风景如画的校区本部内,有着设备先进的语音室、图书馆,能与老师、老同学们在一起交流,经常能去英语之角学习,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都禁不住感慨万千。走上工作岗位这么多年,又获得了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这真的是很不容易。


然而,一周来的情形,又使我们发出了另一种感慨,不在校本部学习,每天与农经干部学院的学员在一起,我们就像被父母抛弃了的孤儿,食宿条件差,又远离市区。但这并不是我们所真正抱怨的,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是一种“环境”——一种学习英语的环境。

我们需要语音室发展我们的听力。

我们需要和老师、老同学学习、生活在一起,发展我们的口语。

我们需要像英语角、外文书店那样的地方获得学习的信息。

然而,这里什么也没有

没有语音室,只有一台破旧的收录机,发出吱呀的声音,听和没听一个样。

课余时间没有老师和上届同学,面对农经院的学生,我们像素不相识的人。

没有那紧张的学习气氛来推动我们的学习。

更不用说有很多机会去英语角,外语书店。

只有深深的被遗弃感,使我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


尊敬的校领导们,请替我们想一想,作为成人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多年,有的还已经有家庭,而现在要远离家乡,离开妻子,儿女,单位的工资又拿不到,同时,还要交上几千元厚叠叠一摞的钞票,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学好学精英语,回家乡后能在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吗。

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学英语,但为什么还要花费那么大的代价来这里呢。不就是为了得到利于英语学习的“环境”吗!

更重要的是,我们花费了宝贵的两年光阴,年华一去不复返,我们将用这两年的光阴去换了个什么呢!在录音机和没有上届同学交流的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光荣的”学成毕业,捧着金灿灿的,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分量的英语本科学历证书回到家乡,同事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你,然而,我们都明白,这本证书的分量,我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的,我们的水平究竟有多高,我们花费的代价与所得是否相当,如果这种情况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将得不偿失,我们会感到,我们受骗了!


因此,经过我们同学们的讨论,一致向领导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要求立即回到校本部去,我们要得到我们所应该得到的语音室,我们要能与老师和上届同学们广泛的接触交流,我们需要图书馆,音像资料室,我们需要有那种文化学习氛围,那种有利于学习英语的“环境”。

我们都是成人,我们的想法是慎重的,经过周密考虑的,同时我们的学习机会也是不易的,教院的两年,也许就是大部分同学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两年,我们很珍惜这最后两年的学校生活与学习,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已经到了最后的历程,我们感到了肩头的压力也格外沉重。

因此,我们诚挚的向校领导提出我们的合理要求,希望领导们能马上讨论解决我们的要求,给我们真正提供利于英语学习的“环境”。让我们毕业之后感到在教院学到了真正的知识,这不仅让我们感到安心,同时,也为教院打出了声誉,让社会上知道,教院确实是一个培养英语人才的地方!

此致

敬礼

安徽教育学院2000级外语系全体同学


作者民族专家(邮箱:3168556019@qq.com),来源天雨流芳网(www.tylfw.com)



(编辑:rui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