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民族专家
现在位置:首页 > 站主博客 > 正文

经济学视角下的商人----某地商人罢市有感

更新时间:2016-07-09 11:39:05点击次数:4451次字号:T|T

前些日子,某地爆发商人罢市事件,影响甚大。颇有些人,指责商人唯利是图,甚至说,你们罢市吧,那样更好,我们这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这些言论,闻之甚为遗憾、甚为忧虑!

商人自古就被冠以“奸商”称谓,被人所蔑视。唯利是图,冷漠无情是大众眼里商人的代名词。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中借琵琶女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而一旦为商人正名,则会招致一片骂声。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文章《替富人说话 为穷人办事》(茅于轼先生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3971),就曾经惹来不少攻击。

然而,作为理性的思考者,有必要追随茅于轼先生的足迹,为财富的拥有者----商人群体说上几句话。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写商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为了利益,不断地在各地奔走,每天要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每天都要在未知的世界里去闯荡。特别是西方的海洋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商人要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危险无处不在,生死两茫茫!

我常启发我的学生,你们说中国人真的如历史书上说的那样“勤劳而勇敢”吗?勤劳也许能称的上,勇敢未必!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经济,发展出一个熟人社会,每天面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每天都在已知的世界里生活。我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早上,在听到熟悉的邻家公鸡的打鸣声中,你一觉醒来。梳洗出门后,和隔壁老李打了个招呼,跨过路上的水沟,远处老张家的狗正蹲在地上,老王家的孩子正把鸭子赶到村口的水塘里,老赵一家也正在把牛往地里赶了。一天农活忙过后,村里陆续燃起炊烟,走过村口的大树,一些人开始聚集在这里,唠起了张家长李家短的嗑。这是很多文学家所描绘的乡愁主题情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几千年的农业经济方式,人们每天面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每天都在已知的,确定不变的世界里生活,会有危险吗?在没有危险的环境中成长,能够孕育出的勇敢的思想观念吗?恐怕不能吧!不经历风雨,怎么能够见彩虹!

商人是不同的,要在未知的世界里生活并生存下来,需要勇敢,要尝试新的东西。历史上不就有“走西口,闯关东”所代表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吗?而地处西南边陲的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汉子,就是一些经营茶叶和马匹的商人,但却是西部勇士的象征。商人应该是“勇敢,创新”的代名词。


说到人类社会,其实是一部人类利益的斗争史和人类利益的平衡史,利益冲突爆发了,则合久必分,利益平衡了,则分久必合。而一旦国家建立后,首要的事情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稳定社会。为何如此,因为富人家大业大,拥有财富,最怕社会动荡,财富不保。富人多了,社会就稳定和谐了。我常开玩笑说,社会上最希望动荡的人就是那些乞丐,巴不得天下大乱,他们好趁火打劫。经济学中就有纺锤形社会结构的说法,也就是说要发展富裕的中产阶级队伍,中产阶级一旦发展壮大了,拥有的财富多了,社会稳定的力量就大了。我国古人就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说法。

因此,商人除了是“勇敢,创新”的代名词外,作为财富的积累者,富人的群体,还是“稳定、和谐”的代名词。


我国古代就有政权到县一级为止,乡村社会里没有政府干涉,为“乡绅治理”模式,即乡村的开明绅士---商人群体,捐钱捐粮,修桥铺路,建学堂,带头带动一方百姓为地方搞建设。并不是宣扬绅士多么善良,这种社会结构在经济学中早有解释,即智猪博弈。

在博弈论(Game 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要去按动按钮,还要来回跑动),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乡绅治理”就如同这“智猪博弈”模型,代表大猪的乡绅要召集百姓,要协调各方利益,最终虽然劳心费力把公益事业做好,但由于自家人口众多,家大业大,还是会获得一定利益。而代表小猪的众多小老百姓,最好的选择就是等待和搭便车。甚为可惜,笔者的《云南山区农业经济转型研究》一书中就运用了“智猪博弈”理论,被出版社编辑大笔一挥,改为“智力博弈”。外行指挥内行,多了去了!

所以,思考之后,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一直责骂:“美国是太平洋的警察---管的宽”,骂的对吗?再进一步思考之后,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宣扬的“劫富济贫”思想,对吗?其实就是“劫富济匪”,其实,这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悲哀!一个伟大的民族,是需要不断的反思的!



而对于商人群体而言,在流动中孕育了勇敢和创新,在拥有财富中希望稳定和和谐,而最重要之处则在于,在商业交易活动中创造了平等、自由的契约精神。


几千年前,欧洲意大利、荷兰等地的著名港口就活跃着以犹太人为代表的商人群体,在流动中打造了陌生人社会,大家互相不认识,也许一辈子就见一两次面,在这种陌生人社会的环境中进行商业交易活动,没有尊卑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也都是自愿达成交易的。都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交易主体平等、自由缔结合同,在这个过程中,交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明白白,没有谁被胁迫。而一旦合同签订,就要按照合同的约定不折不扣的办事。

西方社会,是一种在陌生人社会环境中,自由、平等的交易主体遵守合同发展出的商业文明,是由这种高度商业文明发展出的一种契约精神。这种契约精神在整个西方社会里的表现,则是人与上帝所订立的《十诫》,公民与政府所订立的《宪法》,公民之间所订立的合同、协议等。这一切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商人群体,正是商人群体,推动了平等意识、自由精神和契约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商人群体,又被称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利益受到损害后,也必然会抗争,但这种抗争并不是要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毁掉这个社会,然后重新平衡利益矛盾。而是通过游行示威情愿,必要时也要通过暴力革命,但目的并不是重新利益分配的洗牌,而是要求一种底层公民的权利,缩小国家公权力。纵观西方几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出台了《权利法案》,法案中规定:不经过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法国出台了《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美国,由资产阶级抗税而缘起的革命运动,在其《独立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人人生而平等”,几乎是法国《人权宣言》的翻版。

对比中国,有二十四史,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矛盾日益积累,促成了起义运动,破坏都是巨大的,运动过后,建立一个王朝,再一次的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矛盾开始冲突、加深。如此循环往复二十四次。只有依照习主席的治国理念,“逐渐把(公)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缩小、协调政府与公民的利益矛盾,这一切,也只有骨子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契约精神的商人群体才能推动。

对于某地商人罢市,还有一种更为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言论,指责商人没有良知,是某地提供了商人经商的机会,商人们应该感谢某地。对此言论,不禁想到了西方国家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总是要感谢那个还在咿呀学语的小孩,是那个天使降临,带给我们父母多少的快乐,我们要感谢那个可爱的天使呀!而对比中国,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在小孩刚刚能说话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总是一遍又一遍的要求自己的小孩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且孝不如顺。要听父母的话,即使父母错了,也要无条件的服从父母,甚至父母要子女死,子女也必须遵从,因为在他们眼里,小孩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父母老了的时候,子女要像奴隶一样照顾高高在上的父母,几千年的熏陶,孕育出中国特色的孝文化,其中就有作秀的恣蚊饱血,犯罪的埋儿奉母,据说现在某地又发展出新的二十四孝。而在“平等契约”的环境下,只会发展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平等和谐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而不会有这种畸形的孝文化。

最后澄清一点,古代,应该是重农抑商之前,商人是被称为“尖商”,意思是经营粮食的商人,出售粮食时总是把粮食放在量器里堆得高高的,形成了一个尖尖,以此让利给顾客,故名曰“尖商”,后来,应该是出于“重农抑商”的需要,“尖商”从此变成了“奸商”。商人从此被打压了,而商人身上与生俱来的平等思想也被湮没了。


尊重商人群体就是鼓励勇敢和创新,尊重商人群体就是维护稳定和谐,尊重商人群体就是热爱自由、平等和的契约精神。

当然,本文仅为学术观点,无意针砭时政,请勿对号入座,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作者:天雨流芳网潘金哥(邮箱:3168556019@qq.com),来源天雨流芳网(www.tylfw.com)

(编辑:ruimei)